分享一些程序员的办公桌

优秀的程序员和普通的程序员之间的生产力差距在10倍到100倍之间。窥视高手的办公桌看看能不能找到高手生产力的秘密,没有高手的智慧和经验但至少不要让自己输在工具上,好的工具真的可以提高生产力,飞机真的比汽车快。看看什么样的环境和电脑帮助这些高手提高生产力的,VPSee 发现有两点值得注意:

  • 最简风格,工具都很简单,大多办公桌上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
  • 都用 Mac(有一人同时用 Mac 和 ThinkPad),这个不稀奇,三年前就讨论过:为什么国外程序员爱用 Mac?

Coderwall 是 Y Combinator 最近孵化的其中一家创业公司中,致力于聚合 Geek 们在 Github、Twitter、LinkedIn 等的项目和信息,为 Geek 打造一张“技术名片”。最近 Coderwall 社区分享了几位技术高手的工作平台,以下图片来自 Codewall.

Ilya Grigorik: Google 工程师。

igrigorik

Alex MacCaw: JavaScript 程序员,O’Reilly 作者,目前在 Stripe 公司工作。

alex

Sam Soffes: iOS 和 Rails 软件工程师,Synthetic 前雇员,目前在创业。

samsoffes

Max Howell: Homebrew 的作者。

mxml

Scott Hanselman: 微软工程师。

shanselman

Jeff Lindsay: 开源黑客,Hacker Dojo 创始人,目前在 Twilio 工作。

progrium

Dr Nic Williams: 每个 Ruby 社区的人都应该听过或看过他的作品,贡献了超过100个开源项目,目前在 Engine Yard 工作。

drnic

Phil Haack: 前微软 ASP.NET 程序经理,目前在 GitHub 工作。

haacked

Michael Bleigh: 开发了几个被广泛使用的 Ruby 开源软件库。

mbleigh

Chris Eppstein: Compass 框架作者和 Sass 贡献者。

chriseppstein

旧书柜里的《程序员》

辗转了几个城市后终于回到家,今天打开家里的旧书柜发现了一直都舍不得扔掉的《程序员》杂志。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看这个杂志,记得当时 CSDN 推《程序员》杂志前还推了两期的试刊,《程序员》是当时市面上唯一能买到的程序员专业刊物,虽然那时候网络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内容还不够丰富,不像现在专业博客、网站、圈子这么多,程序员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那时每到月末 VPSee 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买一本《程序员》带着去自习。《程序员》开始的定价是10元,记得那时候我们一年的住宿费也就只有100(后来学校修了800元一年的学生公寓),一年《程序员》比一年住宿费还多。后来坚持看了两年《程序员》就看不下去了,感觉可看的内容越来越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网络逐渐发达索取信息的途径多了,经常跟踪一些国外技术博客和网站极大的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一方面觉得《程序员》杂志的质量下降了,或者说定位有点杂,杂志内容更多的偏向项目管理、软件工程而不是软件技术趋势、内涵、演变、发展。

运营杂志应该属于媒体行业,竞争力非常激烈,除了面对本行业的竞争外,还要面对互联网等新传媒的压力(现在谁还在买杂志看?)。经营一份定位少数群体的技术杂志更是难上加难,曾经的《CSDN开发高手》、《MSDN开发精选》、《程序春秋》都停刊了,现在只有《程序员》和《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还活着。可见办一份符合多数人口味的杂志挺难的,不同程序员的需求、口味、知识层面、兴趣爱好、技术方向都不一样,很难在一份杂志里融合众多口味并且还要保持大家对每期杂志的期待。除了杂志内容以外,办杂志的成本还很高,资深专栏作家的人力成本、编辑成本、图片成本、采访成本、印刷成本、发行成本等,不要期望单靠卖杂志和一点广告就能收回成本。

个人觉得对于技术杂志来说人才是关键,也就是说非常看重主编、专栏作家的功底,如何能敏感挖掘市场、技术趋势,每期都能保证一定量的有深度、原创的文章出来是吸引大家阅读的关键。杂志不需要涉及太多技术细节,杂志的定位和专业书籍不同,程序员当然不能指望通过读杂志就能学到具体技术,杂志定位应该更多的是关注技术而不是教授技术。可以多一些介绍性、启发性的文章,一些技术心得、技术比较,一些对行业、各种技术的深度挖掘、解析、展望等,关注一些技术公司的产品线、可能会对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等。

programmer magazine

为什么国外程序员爱用 Mac?

macispopular

Mac 在国外很受欢迎,尤其是在 设计/web开发/IT 人员圈子里。普通用户喜欢 Mac 可以理解,毕竟 Mac 设计美观,简单好用,没有病毒。那么为什么专业人士也对 Mac 情有独钟呢?从个人使用经验来看我想有下面几个原因:

1、Mac OS X 是基于 Unix 的。这一点太重要了,尤其是对开发人员,至少对于我来说很重要,这意味着Unix 下一堆好用的工具都可以随手捡到。如果你是个 windows 开发人员,我想你会在 windows 上装一套cygwin 环境吧?你不用 flex/yacc,grep,screen,ssh,make?好多 open source 的项目只提供cygwin/gcc/make 的编译环境。Mac 就是基于 BSD Unix 的,所有这些都是 built in 的。

2、开发环境。c/c++/java/perl/python/php/ruby/lisp,各种 shell,应有尽有,直接支持,非常方便。你要在 windows 上开发 C++,要装个 Visual Studio 编译器吧?或者其他的 C++ 编译器;你要开发 Java,你要下载 Java SDK 吧,说不定还要一个 Elipse 或者 Netbean;你要用 Perl,要安装一个 Perl 解释器吧,Active Perl?你要 python/php/ruby,你要安装……?开发程序需要库,图像处理,视频处理,人工智能之类大部分库都是只支持 Unix/Linux 的。Mac 基于 Unix,所以这些通通都和 Mac 能很好和睦相处。

3、编辑器 Vi/Emac。作为 程序员/IT 人员一个好用的编辑器太重要了,因为写程序/改系统配置都需要编辑器。我在 Mac 上差不多1/2的时间是 browser/email,另外1/2时间差不多就是 Vi 了。

4、没有病毒/木马。用了5年多的 Mac 就没看到病毒长成什么样,我还看不到 Mac 上装杀毒软件的需要。

5、不需要维护。Mac 买来就直接用,磁盘碎片整理?不需要。装驱动?Mac 装好了,驱动就好了。重装系统?我5年没有重装过一次(期间换了几次不同的 Mac)。

6、简洁。Mac 上所有的操作都简洁到了极致,尽量避免干扰用户,增加了程序员的生产力。比如切换无线网功能,在 Mac 上切换只需要1次鼠标点击就可以完成,在 windows 上需要点击多次鼠标(包括一些很愚蠢的确认对话框);再比如卸载 USB 盘,Mac 只需要1次鼠标点击,windows 至少需要点击右下角图标、停止设备、确认对话框等多次点击。

7、多窗口切换。这个很方便管理打开的程序/文档。我经常要在多个虚拟窗口切换,比如看浏览网页/邮件一个窗口,写程序/文档一个窗口。

8、程序员文化。国外程序员是以 Unix 为主流成长起来的。这一点和国内不同,中国程序员/开发人员大都是从90年代的 DOS 开始的,随着 Windows 的壮大,成长了一批使用 Microsoft 工具的程序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自从 Mac 切换到 Unix 阵营后,Mac 会发展这么快。基于 Unix 的 Mac 一经推出后,迅速赢得了一大批老 Unix hacker 和新 Web 2.0/Linux hacker 的关注,正是因为这些忠实的 fans 影响了他们的人际网络,圈子,博客,从而影响了整个程序员文化。有点像 Ruby on Rails,开始是一小部分人(精英人士)试用,这些人感觉不错就在博客,研讨会等各种场合鼓吹,从而在 Web 开发领域刮起一阵 Ruby 风。

9、苹果很酷。每台电脑,每个系列都设计完美,从包装盒,宣传册,广告,电源线,电脑内部,电脑外观,电脑软件都精心设计,风格统一。甚至微小到螺丝,看过苹果机箱上的螺丝,机箱里面的数据线吗?那个也是设计。每个 Mac 上都标记着: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而不是 Desgined in USA,苹果就是这么酷,“我们是一家加州公司”。苹果的保密措施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产品官方不发售就在市场上看不到踪影。

10、企业家精神。苹果的传奇经历吸引了大批硅谷创业者,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eBay/Yahoo 代表了创新,进取的企业家精神。这不是一个大原因,但可以看作是 Mac 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尤其是在硅谷,尤其是在大学这么流行的一个小原因吧。据调查2007年美国大学 Mac 市场占有率第一,这些大学精英们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再过几年其中一部分走入中层,走进高层,他们会如何影响 Mac 呢?

如果对于类似讨论有兴趣可以看看 VPSee 在 Top Language 讨论组上的回复:[TL] Re: [初级] 为何要选择 Mac?对了,你如果还是对上面那张图片有所怀疑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来自最近的 TechCrunch Hacker 大会

hackathon

Again, yes, vpsee.com is made on a 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