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柜里的《程序员》
2009年12月10日 | 标签: programmer | 作者:vpsee
辗转了几个城市后终于回到家,今天打开家里的旧书柜发现了一直都舍不得扔掉的《程序员》杂志。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看这个杂志,记得当时 CSDN 推《程序员》杂志前还推了两期的试刊,《程序员》是当时市面上唯一能买到的程序员专业刊物,虽然那时候网络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内容还不够丰富,不像现在专业博客、网站、圈子这么多,程序员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那时每到月末 VPSee 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买一本《程序员》带着去自习。《程序员》开始的定价是10元,记得那时候我们一年的住宿费也就只有100(后来学校修了800元一年的学生公寓),一年《程序员》比一年住宿费还多。后来坚持看了两年《程序员》就看不下去了,感觉可看的内容越来越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网络逐渐发达索取信息的途径多了,经常跟踪一些国外技术博客和网站极大的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一方面觉得《程序员》杂志的质量下降了,或者说定位有点杂,杂志内容更多的偏向项目管理、软件工程而不是软件技术趋势、内涵、演变、发展。
运营杂志应该属于媒体行业,竞争力非常激烈,除了面对本行业的竞争外,还要面对互联网等新传媒的压力(现在谁还在买杂志看?)。经营一份定位少数群体的技术杂志更是难上加难,曾经的《CSDN开发高手》、《MSDN开发精选》、《程序春秋》都停刊了,现在只有《程序员》和《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还活着。可见办一份符合多数人口味的杂志挺难的,不同程序员的需求、口味、知识层面、兴趣爱好、技术方向都不一样,很难在一份杂志里融合众多口味并且还要保持大家对每期杂志的期待。除了杂志内容以外,办杂志的成本还很高,资深专栏作家的人力成本、编辑成本、图片成本、采访成本、印刷成本、发行成本等,不要期望单靠卖杂志和一点广告就能收回成本。
个人觉得对于技术杂志来说人才是关键,也就是说非常看重主编、专栏作家的功底,如何能敏感挖掘市场、技术趋势,每期都能保证一定量的有深度、原创的文章出来是吸引大家阅读的关键。杂志不需要涉及太多技术细节,杂志的定位和专业书籍不同,程序员当然不能指望通过读杂志就能学到具体技术,杂志定位应该更多的是关注技术而不是教授技术。可以多一些介绍性、启发性的文章,一些技术心得、技术比较,一些对行业、各种技术的深度挖掘、解析、展望等,关注一些技术公司的产品线、可能会对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等。
一同感慨,想当初《程序员》第一期出来时,还在想不知自己是否看得懂而直接忽略呢,哈哈